.jpg)
高期待下的现实落差
2018年NBA选秀大会上,菲尼克斯太阳用状元签选中了亚利桑那大学的中锋德安德烈·艾顿,而萨克拉门托国王则用榜眼签摘下了杜克大学的马文·巴格利。两人在大学时期均是备受瞩目的天才球员,然而进入NBA后,他们的发展轨迹却令人失望。
艾顿在太阳队初期表现尚可,2021年随队打进总决赛,但他的进攻侵略性和防守专注度始终饱受批评。尽管场均数据维持在15+10左右,但他未能成长为真正的球队核心,甚至在2023年被交易至波特兰开拓者。
巴格利的境遇更为坎坷,在国王队未能兑现天赋后,他辗转活塞和奇才,始终未能找到稳定角色。伤病和防守短板限制了他的发展,如今已成为联盟边缘球员。
为何高顺位新秀陨落?
1. 球队培养环境不佳
艾顿在太阳时期长期担任第三选择,缺乏足够的球权锻炼;巴格利则在国王混乱的体系中迷失,频繁更换教练影响成长。
2. 自身短板明显
艾顿的防守意识和比赛态度屡遭质疑,而巴格利的投篮选择和伤病问题制约了他的上限。
3. 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
高顺位新秀往往承受巨大压力,若无法迅速适应NBA强度,容易陷入信心危机。
对比同届成功案例
2018届选秀仍有卢卡·东契奇(探花)、特雷·杨(5号秀)等球星闪耀,他们的成功反衬出艾顿和巴格利的遗憾。东契奇在独行侠拥有绝对核心地位,而老鹰围绕杨建队,给予充分信任。
未来何去何从?
艾顿在开拓者有机会重新证明自己,但需提升比赛影响力;巴格利则需在奇才抓住有限机会,否则可能淡出联盟。两人的案例也为球队敲响警钟——高顺位签的选择与培养同样关键。
结语
2018年选秀的状元与榜眼未能达到预期,成为NBA天赋未能兑现的典型案例。他们的故事提醒联盟:天赋只是起点,成长环境、个人努力与球队规划同样重要。